首页 科普 文章详情
林氏耳机白皮书(2013版) By 耳机林Sir
Master 2013-11-07 08:53

本文为耳机选购的综合攻略贴,融合了林sir之前的《林氏耳机白皮书》《林氏初烧指南系列》以及耳机保养、煲机、假货预防各方面的文字,并做了一部分针对性修改旨在让逻辑性更为清晰易懂,主要写给对耳机了解并不多的普通消费者和音乐爱好者,希望能对大家略有帮助,如有错漏还请不吝指教。

林氏耳机白皮书(2013版) By 耳机林Sir


一、选购耳机前该如何咨询:

在经典武侠作品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某汉子一身腱子肉横着进了馆子大马金刀坐下,把刀往桌子上一放拍着桌子就开始吼:“小二!好酒好肉有多少来多少!”
这看着很过瘾,但是这不科学。
究其缘由,一方面是文学作品刻意表现鲁提辖们的血性,一方面这种人进的馆子本也就没几个菜,另外这号人基本都不是美食家——君不见黄蓉第一次给洪七公老爷子点菜的时候多有讲究么?
搁到现实中,你要是在某个饭店听见隔壁桌子喊这么一嗓子,那多半就只剩对着那桌翻白眼了。而服务员心里则会觉得:这要么是来了个暴发户不宰白不宰,要么是来了个砸场子的我得赶紧找井叉蜀黍去。

需求、预算、喜欢的风格——此提问格式由太平洋大区版主dunefox提出。

其实这三个问题我们买任何东西都会碰到,生活无非就是选择的循环,而但凡选择也必然有前提有条件,理清这些对我们不无裨益。

 

预算:有天你的闺蜜/配偶/发小等最亲密的人对你说他/她想买个手机,你也会问这人“要花多少钱买?”,哪怕是你最亲密的人要花多少钱都是只有他/她才能确定的事,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咨询陌生人就更要先确定预算了。说“预算无所谓”之类的话那只会引发别人反感,对你的选购没有任何益处。预算这东西说详细的数字范围才好~

需求:这个主要指种类(包括你的使用范畴),放到买车上就是你要买SUV还是跑车或是轿车或是卡车;放到耳机上就是你要入耳的还是头戴的、要便携耳机还是家用——这些也只有你自己能确定范围,不同类型之间的东西没有类比意义。

这里提醒下:入耳伤听力那是非常扯淡的说法,稍有逻辑判断力的人都可以反推出来这是个伪命题——迪厅那音箱离耳朵是远,问题是呆几个小时你很容易被震的耳鸣。除非不合理的入耳构造(或过于硕大),强行插入造成物理损伤(正儿八经的厂家从设计到用料也都会充分考虑这点),否则不管入耳、非入耳、头戴还是别的佩戴方式,都对于听力损伤起不到关键影响——还是要看各人的听音习惯,大音量常时间听激烈音乐那必然伤听力,注意控制音量和持续听音时间则会很好的保护听力。

风格:确定了预算和种类还不算完,菜分咸淡辣酸耳机风格也有很多不同(否则也没有必要存在那么多厂牌和型号了)。你想要一个怎样风格的耳机?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

1、别说自己什么都听——只要对音乐风格的浩瀚繁复略有了解的人就不敢说这话,而说这话的人则都是无知无畏的;正如同对于世界各地的猎奇食物稍有了解的人他绝对没胆量说自己什么都敢吃。建议大家去百度百科看下音乐风格词条,我这里给懒人准备了传送门http://baike.baidu.com/view/413187.htm。

2、别说自己要最均衡的耳机,这话和上句话一样无意义。对耳机不了解的人当然很希望自己买到一个理论上什么都均衡的产品,但是辩证法如山一样的存在着——同价位内什么都均衡的基本就会什么都很疲软。想好自己最想要的是哪方面,然后取舍、表述、并选择。

3、别去问XX型号“如何”“怎么样”。就如同别人问你XX人“怎么样”,如果他什么附加说法都没有就是单纯问这一句,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去给目标人物写一篇完整传记了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告诉它这个人“怎么样”。耳机的音质也是如此没有几百字的描述就无法对其进行负责的概括,于是你挨个问怎么样其实累死了别人自己却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且“怎么样”本身就是这世间最无聊的问法,别人可以回答“很好”“一般”“就那样”“不咋样”——你怎么回答都成立也都不负责,这样的答案对提问者来说则不会有任何意义。

4、别单纯的问XX型号性价比怎样,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听说K314P性价比很高,二话不说从我这里拍下,然后怒气冲天的问我怎么低音这么烂听迪曲还不如他十块钱买的摊货——这不是个笑话,这个事情告诉我们,所谓的性价比在不计风格和需求的前提下任何意义都没有。你就是吃不了辣椒的人那么变态辣鸡翅就算打一折也和你没有关系。

关于怎么描述自己风格,我这里给个示例句:

预算500-700,夏天热了要耳塞最好入耳。听华语流行欧美流行ACG居多、也听一些小提琴协奏曲和新金属。希望声音略浓郁一些乐感好些不喜欢冷冰而尖锐的耳机,前端是IPODTOUCH。

这个示例句里,预算、需求、风格以及搭配的前端都清晰指明,那么接下来给出的推荐很容易是符合要求的,再筛选起来就非常轻松且不会买错东西了。

 

前端:其实前端是很重要的一环,鉴于这个帖子主要是给对耳机选购经验不足的人看我就不多罗嗦了,只说一句:前端对于整个环节是有明显影响并直接决定了能否搭配和驱动某些耳机,所以请必须说出型号——是型号,而不是说“随便一个手机,很一般一个MP3”这样的话。

也许看起来有些麻烦,但实际上这却是一个最稳妥,最不至于让你买错东西的方式,所以在咨询耳机问题的时候还是请列全预算、需求、喜欢的风格以及现有前端再求推荐吧——无论你是买耳机还是买房子、讨老婆还是包小三,在选择之前理清自己的条件这都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表现,也都是必须自己面对的事,不会描述可以尝试描述,只有当媒婆知晓了你尽可能详细的要求之后你的约会对象才不至于是凤姐。

 

以下是扩展阅读及相应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413187.htm 首先重复下音乐风格的百度百科传送门,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有必要了解下,这世上的风景和音乐美好而令人感动的太多,多看多听没坏处。

http://www.zasv.com/thread-245771-1-1.html这是一个指导初哥如何描述自己预算需求喜欢的风格的帖子,帖子不长用处不小。鸣谢原作者盖塔胸。

http://family.pconline.com.cn/jtyy/000052408/1108/2504487.html刘汉盛老师的音响二十要,这篇文字是业界公认的一篇旗帜级文字,看了有好处。

 

耳机参数重要么?http://www.douban.com/note/90260636/

耳机参数详解(这篇也是转载,和上篇一样都是联系不到原作者的转载,如果原作者认为此举不妥请联系我)。其实我今天之所以也把这个列举进来,是想各位对耳机并不了解的朋友说这句话——耳机参数对于选购耳机基本无意义。很多烧友都知道一句话“高阻吃电压低阻吃电流”,当然我林sir是个理科白痴,只是凭着接触许多耳机的经验我可以肯定的说,XX耳机能否被XX前端驱动并推好只能凭经验论,至于声音是否匹配协调就更是只好凭经验论了。很多未入门的消费者认为看参数就能知道耳机好坏——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的。看前端的推力参数也是没用因为这些都没有国际统一标准,每家厂标的厚道不厚道都是他一念之间的事情。

关于推力

怎样才是“推动”或“推好”一个耳机,打个比方:假设你抱着女孩跑几步,

情况A:你和女孩身材般配,恰好能跑几步,这是个满意的状态
我管这个叫推好了
情况B:鲁智深抱张韶涵,这种情况下男的会很轻松女的却会很颠簸,
有时底噪就会被放大就是因为女的太灵敏,发出了浅吟(底噪)
我管这个叫推过了,
情况C:女的偏重了些抱起来有些吃力

我管这个叫推得勉强。

驱动不足的耳机(推不好)一般的表现是声音线条散、背景虚、相位乱、乐器定位飘、结像糊、三频打不开。但是不是说音量小——耳机在某个前端上音量更大还是更小,与它是否被充分驱动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并且上面参数的解析我们也可以获知:一个前端能否良好的驱动一副耳机,跟参数也没有必然联系,况且还有很多耳机跟前端会出现搭配上协调与否这个问题,再累加每个人喜好的听感不同,于是一切真的只能靠经验论了。

 

林氏耳机白皮书(2013版) By 耳机林Sir


二、网购耳机建议:

要点一:选人看评测

很多耳机发烧友会对门户网站、垂直媒体的评测呲之以鼻,觉得那些百分百是没价值的枪文——这种想法实在有失偏颇:首先垂直媒体还是存在着为数众多的明星编辑的,这些人玩耳机的年头多则十几年,见过的耳机少说数百,有些大咖写过的评测比一些烧友摸过的耳机都多,你要说他没经验没心得那不可能。但是媒体的文章是要给普罗大众看的,写的太晦涩那不实际,实际上大型门户网站和垂直媒体他们的文章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最起码会比烧友写的全面——比如我写东西从来都是只谈音质,做工什么的一笔带过,你要是希望自己买到做工和材质很有说法的东西,看我的文章恐怕就没啥收获了。

另外明星编辑们往往有机会和厂商高层亲自对话,他们实际上更清楚厂商在研发这款耳机或者这个系列耳机的时候,初衷和想法究竟是怎样的,在这一点上耳机爱好者实在是有先天劣势,很多人就只能瞎猜了。

其次在其位谋其政,媒体要接厂商的推广是天经地义,编辑写东西也不可能挑自己觉得好的才写,这就需要你在看文章的时候理清自己的想法,弄明白哪些是你重视的、需要的。

以下推荐几位我了解的明星编辑,这些人从功力、对耳机的热爱、以及负责程度上来说都堪称可信,限于我认识和熟悉的编辑还不够多,若有遗漏还请见谅。大家有空可以去翻翻他们写的文章,你喜欢哪个人的笔风,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ZOL音频煮鞭:王乐

ZOL音频煮鞭:于朔

天极网音频煮鞭:于开辉

PCHOME总编:春卷

PCPOP音频煮鞭:梁志一


另外,网上也存在着一些很有经验的耳机发烧友,这些人因其阅机较多,所以不会拿到一个耳机就觉得它全是优点或者全是缺点,言论有其辩证性和客观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

 

要点二:学会看评测

按说选人也是个头疼的活儿,我估计很多人会懒得这么做,而是打开百度键入关键词点进去随便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你最起码要明白看评测要注意的是什么。

大型网站的评测一般来说是优点说的多,缺点说的少。但是没关系,首先高清大图对你就很用,不光要去看这个耳机的款式颜色你喜欢与否,还要通过这张图去看一下他的做工和材质,

关于这些我的看法一直是:在耳机这个行业里新技术作用有限,调音才是王道,所以他选用了什么材质的线材什么材质的外壳这些事你不必太上心,结合图文去分析这个耳机的设计做工是否科学合理坚固耐用才是更重要的。毕竟这玩意儿咋说也属于易耗品对吧?

然后是看音质评测,这里其实很容易掌握诀窍:首先注意他的测试器材是否和你出入很大,如果人家用的都是HIFIMAN901、七彩虹C4这些玩意儿,而你手上只是拎着一台IPHONE那么这评测对你的实际选购意义已经不算大了。你要明白剑客买剑是为了自己趁手,而不是看见令狐冲演示一番就赶紧掏银子——人家是令狐冲好么?拿个棒棒糖都可以把我这样的干死十八遍,所以先决条件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其次注意小编选用了什么音乐进行测试,如果这款耳机他只是写了在流行音乐上的表现,那么你就要留个心眼考虑下这货会不会不适合别的音乐,并且在这个考虑过程中,你平时听什么音乐居多是个很关键的因素——他写了哪些,没写哪些,而你主要听哪些,都是重点。

最后就是看用词,一个合理的评测绝不是给雷锋写自传,用词允许夸张但是必须合理。如果你上来就看见一大篇“高频直上云霄中频催人尿下低频拳拳到肉”那就赶紧关了浏览器吧,这个模式不适合我们地球人,阿里巴巴星的专用语气咱消受不起!

 

要点三:如何看待参数

其实这个问题我讲过不止一次,参数一定是有意义的,但是看参数就想看出什么来是不可能的。首先各家厂牌测试环境和标准各不相同,其次耳机的类型也不同,最后是有些不负责的厂牌恨不得把频响范围标称到2-200000(自己数零吧)那种盲侠都听不到的境界。所以我个人建议是:如果你要给随身前端配个耳塞或者便携耳机,就不要考虑驱动性的问题,如今做便携耳机的没几个人会把自己的产品搞到很难推,那是跟钱过不去。至于非便携设备看这个也不好使,这种时候你发个帖子或者微博问问懂耳机的人,比你自己对着参数挠头要靠谱,再说做人就要不耻下问(学会偷懒)对不对?


要点四:如何区分品牌

不要再跟我说什么“森海、AKG、拜亚动力出品就必属精品”,搁在如今这句话就好像“曹丞相手下的兵都能一个打十个”一样不客观了。诚然大厂牌做事情更有谱,尤其是高端的东西那最好只信大厂老厂。但是我相信如今买耳机的很大一部分人对耳机的了解很有限,且入门性的选购很多,在入门产品上未必是大厂做得更好(最近老是冒出来一些之前我连听都没听过的新品牌,但是个别产品的音质往往能让人大吃一精)。这时候我们需要放下成见,就事论事——什么东西是什么水准,只代表它就是这个水准。平常心对待,世界会更美好。

当然,很多朋友会纠结于品牌的事情,咋说这也是个不大不小的面子问题啊!那也简单,你先把李鬼刨掉就不会闹笑话,类似于“魔音”这种子虚乌有的品牌,还有很多看起来就很山寨的玩意儿,你就要留心了——我记得几年前有人拿着某品牌的一个耳机来到我面前炫耀这个是丹麦大厂出品,结果我一查这个LOGO早就被天朝人民抢注了商标了。这种事情其实多到不胜枚举,装逼不成反被劈实乃人间悲剧,想规避这种事我建议你善用百度……

也有很多人不在意品牌,只想要较高的音质性价比,这个就比较难说,因为如今出耳机的厂牌实在太多,多到我也没法一一去听完的地步,这时候评测也会显得很无力,暂时没有好的办法的情况下建议你在选购的时候侧重于口碑较好售卖时间长于一年的耳机,毕竟卖了一年还有不错的销量那至少说明这个东西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当然前提是这个厂牌好歹也是个正规品牌,有正规的质检和售后流程,山寨这种东西大伙儿还是绕着走吧,什么“一折面条”之类的东西着实不靠谱,听完之后你掀桌的话别说我没提醒过你。

 

总结一下:以上四点我打了不少字,但是并没有提出太明确的“耳机选购万能招术”。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了——我说过如今天下大乱,我能做的也只有帮大家提供点思路,希望更多的人能尽量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林氏耳机白皮书(2013版) By 耳机林Sir

 

三、实体店耳机选购要点

 

某顾客走进一家耳机店,找到一款自己在网上看了很久的型号,走到店里的台式CD机前,放进一盘试音碟,开始试听……

类似的画面是:刘德华走进音像店用胆机听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梁朝伟在一边导购:“你听,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就像在你耳边唱一样”

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就是传说中的忽悠,这不科学。

林氏耳机白皮书(2013版) By 耳机林Sir

误区1用店里的台式系统测试便携耳机/耳塞

不说玄乎的,台式机的实力不是你平时用的MP3/手机能比的,差了太多,同样一个耳机你在台式系统上听完再换回自己的ITOUCH你会有很强的卧槽感,如果买便携耳机/耳塞用在便携设备上,就不该在判断其声音的时候受台式前端影响,通俗的解决办法就是:带自己常用的熟悉的设备,毕竟你是为它配耳机,他俩才是要一被子的人。
PS:此原则也适用于试听前端,假如你去买一台随身听也要带自己最熟悉的耳机。

误区2试音碟这个坑爹货

我想没几个人平时没事儿就爱听试音碟,那么试问诸位你听着自己不熟悉的曲子怎么就能判断器材是否合你胃口呢?比如有人爱听《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成天听到泪如SHIT下的那他去挑耳机也就应该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没别的原因因为这歌你最熟所以你可以有效对比。
且市面上打着试音碟、以及发烧录音、汽车发烧之类招牌的合辑,很多是有问题的:他们用高数码率录音和后期压缩降码率所产生强烈的数码味,简直是以声音的失真来换取初烧的惊叹“这个好真实,好像就在眼前唱,口水声都听得见”,问题是哪个歌手成天想着给你水听?哪把小提琴在现场演绎的时候光是秀擦弦的那一下动静?这种录音处理已经偏离了音乐的本源,会让你的判断产生很大的偏差。

或者说的再露骨点吧,初烧若用这种碟来试耳机,不管试什么型号都会觉得还不错,且从这一刻起你已经光想着口水擦弦而忘记了音乐的感动了。这是邪道啊亲~
总之,不光带着你熟悉的设备,也请带着你熟悉的歌,如果你爱听班得瑞孙燕姿林肯公园和巴赫,那就把他们中最熟的曲子你都带上几首吧。

误区3监听耳机
老板有监听耳机么?
请问亲您买来是做活儿么?
老板我就是想买个声音牛逼的耳机,听说监听耳机都牛逼
…………
http://baike.baidu.com/view/1280781.htm百度百科关于监听耳机的词条,其实这个词条应该补充一点:一般消费者认为“监听耳机”会更专业听起来更好,这是很误区的说法。监听更多是一种用途,而一般人既然用不到这个用途那么去买这一类耳机只会花冤枉钱,因为作为欣赏音乐来说这类耳机大多从佩戴到声音都是难以被忍受的且你的前端能否驱动也是个问题。

 

而按我自己的说法,监听更多是一种用途,如果你拿苹果小白录歌,恭喜你这一刻它也光荣的“监听”了,而假设你拿HD280PRO听《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那这一刻它也就是个夹头难听而干涩的小头爸爸。

 

 

 

再来看一组反面教材:

 

顾客来到我店里,要试听X型号

 

ASK:老板有X型号么

 

ANSWER:插型号是有的,您带自己前端了么?

 

ASK:没有啊,我想用你们的前端插这个插型号插插看

 

ANSWER:您没有带自己前端,那肯定也没有带自己喜欢的音源文件吧

 

ASK:是啊,有试音碟么?我要听《渡口》里那“嘭”的一下子

 

ANSWER:您这么搞法不对啊亲,您对插型号的声音不熟,再插在不熟的前端上,听不熟的歌,什么都不熟那么你插出来的试听结论是无意义的啊。


于是我总结下:
1、去实体选购前也请理清自己预算、需求、喜欢的风格,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这是废话,对任何耳机适用却对任何耳机选购无意义,买什么都要讲个适合自己都要有个针对性选择;
2、带上自己熟悉的前端;
3、带上自己熟悉的歌曲,坚定的撇弃你平时不常听的歌曲尤其试音曲;
4、别奔着噱头去,实事求是,平心静气的听而选
5、去的时候和走的时候,都别忘记拿老婆和钱包

林氏耳机白皮书(2013版) By 耳机林Sir

 

四、选购耳机常见疑惑:

疑惑1、煲耳机

什么是煲机?我们不说玄乎的,就是汽车磨合期,就是运动员的热身。
不热身就冲刺八成要抽筋,所以这东西有其必要性。
但是热身过分复杂,就比较扯淡了。甚至繁琐的煲机教程可能让您忽略一些大问题。

所以,让我们简单些:

1、自然听是最好的煲机,新耳机尽量不要用大音量刺激它;

2、心急的话就学我,一个文件夹扔满各种曲风,音量不要过大,乱序播放,几个小时让它休息一次;

3、别信网上那些乱七八糟故弄玄虚的复杂攻略,学他们弄坏耳机倒霉的是你自己。

疑惑2、我需要耳放么?

 

耳放——全称耳机放大器,对于初涉耳机领域的消费者来说这个名字是神秘甚至神奇的,就算别人说你现在没必要买耳放你都觉得不尝试下这种传说中的东西实在是说不过去,谁拉都拉不住,林sir也拉不住。
但我还是要把事情再说清楚一次:

1、在这个世界上,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这叫艺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那叫蠢货。
耳机系统亦如是,有些人觉得耳机系统如果像飞毛腿导弹车队一样壮观就屌爆了,电源系统一大坨转盘解码放大都要一大坨恨不得脚钉都长得跟神兽似的才甘心满足,实际上真正合理的搭配思维不是想着环节尽量多,而是尽量少——音响系统从源头到发声其实就是个逐渐失真的过程,越多的模块和环节越容易造成损耗以及彼此的搭配冲突。
于是很多东西有必要则加,没必要则尽量不加,耳放亦如是。

2、对于随身系统(手机/MP3为前端,耳塞或便携耳机为回放设备)来说,便携耳放只有百分之五的人用得着,他们是买了仅有的几个的确需要耳放难推型号(ER4S/B、PK1、OMX980),且前端的确有LINE OUT接口,且确信自己喜欢那个塞子的声音想要推好它。

3、余下的人里面,也有几种让人蛋碎的情况:首先就是想用随身系统推高阻大耳机的于是去寻求耳放,实际上这个做法挺无谓的,因为随身耳放(包括D50、七彩虹C4那样的怪物级便携播放器)对付大耳机很多都只能勉强应付:其次是觉得自己的MP3带LINE OUT口不去用就浪费了的,这种行为只是好奇心作祟;再次是非常有钱的订制党,怀揣ES5、UE18PRO之流觉得不拿个SR71捆着也忒委屈这塞子,这个嘛预算足啥都好说。

4、台式系统搭配耳放,关键不是推力大小,而是整系统的声音和谐度匹配度,说通俗点就是这个耳机和这个耳放以及这个前端在一起之后,声音能不能好听。在很多严苛的烧友看来一个经典耳机搭配一个绝配耳放才是合理的,单台耳放无论多好都不能正确诠释好几个不同风格耳机的声音——对如上观点我个人基本赞同。

5、关于台式系统的搭配,对于初烧来说更经济实惠的选择是PCHIFI系统,不必迷信CD论,虽然原盘声音好但是原盘动辄上百的价格也是巨大的后期投入,而众多引进版CD相对流媒体音源已经无法形成有效优势了,且PCHIFI易用性强流通度高;同样预算的系统搭配得当的话PCHIFI相对CD系统是不会有声音劣势的。

6、有初烧会问我电脑可以直接接耳放么:电脑的集成声卡一般不带LINE OUT,理论上不能直接接耳放。PCHIFI系统在预算不多的情况下(以2000总预算为例,包含K240这个级别的低阻大耳机),很多人会去考虑耳放解码声卡三合一机器,这类机器市面上很多,但是也视乎你将来的升级预想——因为其核心功能主要是解码,然后接将来的耳放,但这就出现了俩问题,第一是你将来会再升级耳放么,如果不打算再加个东西那机器的解码功能就是摆设,第二是如果你打算买个一千元元的三合一接个一两千的耳放,那我劝你还是省省吧,之前说过,这么搞是增加环节了。
且不管是随身耳放还是台式耳放,调音调得蛋疼的作品很多的,这种东西加的不合适的话还不如直推呢,甚至某些渣耳放吹的神乎其神但是其声音只能让稍有听音经验的人都无语凝噎,我宁愿听集成声卡直推的KK也不要接那货~
有人说:5000以下的解码都没意义,纯蛋疼。对此言论我不置可否。
所以,我对于2-4K的初烧PCHIFI系统的建议是,声卡加耳机,就俩环节,实际上声卡历来都是耳机系统里低端效费比最高的环节,300元的声卡很容易在声音上放倒市面上大部分MP3播放器,1000元的乐之邦、MAUDIO、创新卡凑合推推K701也还可以了。
当然,这价位的系统推K701级别的高阻始终只能是凑合,无论味道还是控制力或是别的什么,要玩好当然要上万。

疑惑3:魔声好么?

1、BEATS是BEATS,魔声是魔声,想弄清楚这两个LOGO的区别可以去看我那篇《魔声耳机的前世今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f799f701018c7h.html

2、BEATS有功于耳机界,它让诸多普通消费者开始重视耳机、重视音质的区别。它的迅速崛起疯狂圈钱也狠狠刺激了诸多老牌耳机厂商,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受刺激的新型号,这些新型号或者学了BEATS的样子绚丽声音坑爹,或是样子声音一起下苦功,总之这个领域前所未有的兴旺精彩,此其功也。

3、但是排除饰品效应只衡量其声音的话,BEATS全线的性价比都是不及格的,部分型号直接低到令人发指,也就是饰品了。而Monster的大部分型号也有此情况,不过个别产品如JAZZ、涡轮则还算值得买来听听,声音也有其特色。

4、当然耳机的潮流化、饰品化是其必然趋势,考虑到这类产品有很大成本要着落在设计代言广告等费用上,指望一个这种类型的品牌出一款“高性价比”的音质作品是不现实的,要面子还是要里子,这个问题就需要各位自己考虑清楚了。

疑惑4:新款耳机声音会不会更好?

没这说法,耳机的调音就像是名菜的厨艺,新技术不如老师傅。当然你要是问我新技术加上老师傅会不会就猛到逆天?抱歉我听说的老师傅基本都是半截入土的家伙,目前为止各种耳机新技术最大的应用领域就是在广告噱头上让你看到很多看不懂又觉得好厉害的名词,实际上这些东西还没搞出什么真正经典的声音,期待索尼JVC拜亚们奋发图强吧。至于买耳机的人你不要去管这型号哪年上市的,声音合适自己就是王道。

疑惑5:无损和MP3格式比起来好多少?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首先看音源,如果听的是泛流行的话无损与否意义微乎其微,本身这些歌曲录制的就不严苛信息量往往都不大,如果是交响乐、大编制现场录音那当然以无损为宜。

其次看前端,如果是一些无损回播能力很差的MP3或者手机的话你也别费心思了,能播无损是一回事,播出来真正有提升是另一码事。个人觉得市面上1000以下的MP3和绝大部分手机在播放无损的时候九成以上是没提升的,给夏利烧98号汽油也变不成法拉利

然后看耳机,如果你的耳机只是原配或者一百块的东西那么就算前面两个条件你都具备,也听不出多少差别。

总之,什么事情都是要辩证考虑的,都不是由一个单纯条件决定的。

林氏耳机白皮书(2013版) By 耳机林Sir

五、论假货耳机

坚持看到这儿的同志是有耐心的,是不怕我啰嗦的,是会有人这样问的:“预算、需求、喜欢的音乐风格、前端型号。这都回答下来麻烦死了,有没有更好的法子呢?”

恭喜你,你找到了问题的重点,这个重点的问题我来回答:“没有,这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了”

很多人喜欢挨个问型号,这个如何那个如何,可是耳机型号浩瀚繁多,怎么可能每个都告诉你它是怎样怎样呢,对一个耳机做出完全描述好歹也要几百字,如果是简约回答则很容易片面误导。

也有人说:CX300IE7 HD201哪个好啊?我的天,我不清楚您预算多少,并且很怀疑您问的CX300和IE7是在假货商那里看到的“特殊渠道产品”

更有人说:随便推荐一个就好了。那么这样的话任何答案都成立,也就无所谓有答案了。

刚刚提到了“特殊渠道”那么如果您还没有厌烦这个文章,不妨坐下来,听听林sir的一家之言。我相信这对于初烧者选购耳机是有好处的。

每天都会有人问“某某店的特殊渠道可靠么”

每天都会有人说“我买的东西说是假一罚十专柜验货,应该没问题吧”

每天都会有人喊“我又上当了,买了假耳机”

一:先从淘宝和微博假货说起

前两年在淘宝搜索耳机两个字,前几页基本都没有真货,最近两年满微博的“魔音面条一折团购”更是让人倒尽胃口,更有些假货厂子最近换了“DIY耳机”的名目在满天下吹牛,这一切的一切

耳机这东西有行货,行货都有国内正规代理,有防伪标贴并且很多品牌有防伪电话,但是在假货商们长期的熏陶下,大部分人只问是不是“正品”,却对于“行货”二 字没多少概念,仿佛只觉得手机才有水货行货之分——其实手机那种东西要仿得惟妙惟肖就算成本花了很多都难以做到,而耳机的外形仿制对于我国发达的造假业来 说实在是小儿科,声音好坏全凭主观听感(很多地方没有真货试听),所以就成为许多黑心人发家致富、骗财做大的必选产品。先用“正品”二字引开你对行货的注意力,再用相对低廉的价格、漫天的吹嘘以及五花八门的承诺勾住你,行骗就显得如此轻而易举了。

假货的高利润、高效率、导致唯有假货商能承受淘宝五花八门的各种活动以及高额广告位置,这也是在淘宝很多人上当的原因,大家根本不知道有行货这个东西,搜来搜去看到的就是那些假货卖家,就是在他们之间比较选择然后购买。淘宝的制度有利于暴利假货,并且成为了助长假货商疯狂泛滥的温床。

一、假货耳机惯用词汇隐含的各种本意

专柜鉴定(逻辑陷阱):

最常见的招数就是专柜鉴定,让你买了之后拿去专柜,那边能证明是真的。而且卖家往往信誓旦旦告诉你自己去某某专柜鉴定过了,其实这个事情很容易想明白。

1、专柜的销售人员,月薪1K左右,懂的还没你多,他有什么水平去给你鉴定。

2、事涉真假,只有该品牌总公司有这个资格,甚至森海塞尔的国内代理锦艺都是没有资格做这种鉴定的,你还能拿去德国?

3、既然没资格做鉴定,那么更不可能开具鉴定的书面文件,你又拿什么去证明真假。

那么你证明不了,你说退货也不行,这时你如果发现上当,已然晚了。

 

假一罚X(不要碧莲):

这个也是假货必用字眼了,另外还有一句叫做“假货死全家”,决心之大让人瞠目。而有兄台说过,这个X数量越大越不可信,我认为基本成立。

如果你身边有个人老是发誓,你多半认为他不可信,更不用说那些每天毒誓五百句的小贩。

轻易发誓者就是把誓言当狗屁,去想想自己发生的事情都明白——你见过大商场喊假一罚万么,不都是那些摆摊卖假阿迪的才说这个?

 

真假对比(心理陷阱):

贼喊捉贼这一手千百年来屡用不爽,假货耳机店则必用这招,什么高清大图啊、渊源细说啊、振膜特写啊、能给他说的全给他说上,然后顾客买回去之后就会拿放大镜照着看,好奇的还掰开单元自己看,然后跑去照葫芦画瓢告诉周围的人自己这个为啥是真货……

这招也很简单,叫做注意力转移

光想着对比去了,忽略了这对比是别人先导演好的,你只是拿一个假货比了另一个假货而已,耳机这种小行业还远远不够发达很多省会城市都没有正品提供试听,许多人对比了几年却没买到过一条真货。

无条件退货(至少你还有安慰奖):

脸厚心黑——这是售假必备的法则,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则是售假的必备手段。如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深刻揭示的那样:“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很多人觉得就算不可信但是有无条件退款在,买一条试试大不了退货亏个邮费。而买假货之后发觉上当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个时候假货商一般会有三种应对方式

1、面对好说话的,告诉你这是你自己没煲开,或者你不是烧友道行不够听不出其中的好来(这话对爱面子的人尤其管用,谁也不想承认自己是外行)于是买家回去继续“修行”

2、碰上不好说话的,大不了就是退货,但是想全款退困难点,150的CX300给你退个七八十顶多到100,算下来还是赚。或者再遇见个极品点的,打电话对你进行港式黑色威胁,外加个人信息网络大曝光,阴招不断损话百出的——总之够你头疼一阵子。

3、碰上真正不依不饶的,退全款都不能抚平怒火的,你给差评吧,他自己有一套申诉讨回好评的招数,淘宝上花钱刷掉差评也早已不是什么难事了。

特殊渠道(故弄玄虚):

这是假货商御用字眼,也是本文重点要分析的部分。

我们由阿里巴巴和淘宝搜索可知,基本上绝大部分商人有“特殊渠道”,而少数卖行货的都是没特殊渠道的(去电子城随便找摊子问,都有特殊渠道呢)。比如IE8,随便找几家特殊渠道的销量高的,基本都是每个月出货数百条,而据我所知北京锦艺总代每个月出货大概是30条——想象一下:某工厂在接到IE8订单时是1000条,然后采购了1000份的零件,然后工人们一边做一边偷满裤子都是,库管也一边盘库一边偷满裤子都是,最后还剩下一百条,森海那边笑眯眯的取货拿走,裤子们飞快的往大江南北走——事情算完了,妥妥地!

可笑么?

还没被笑岔气的同志,接着往下看。

下面这段不可笑。

OVC(奥凯华科)作为国内的耳机厂家,其车间管理制度为:进出必须全身换工服过安检门,一根铁丝都带不出去,每组有拉长负责,有大屏幕显示零件数量和成品数量,比如今日本组要做300个东西,做成295个做坏5个,那5个尸体依然是要上交的,共计上交300套,一个扣子不能少。

这是OVC的厂子,至于丰达那种日资大厂规模更大,日资企业管理有多严格大家打听下就知道。

1、另外老有人说这是森海厂里偷来的云云,岂不知森海都是找别的厂子下订单,何来森海工厂这一说?

2、诺基亚的手机一样是在中国找工厂下订单,您听说过诺基亚厂货么?还不是因为耳机这东西仿对了外壳剩下的就可以随意忽悠榨取高额利润?IPHONE那种东西要是被完全仿掉那么这家假货作坊自己就可以站在世界顶端了。

3、如果这家厂流出了AKG厂货,那么他将没有机会再接到任何品牌耳机的订单,没有人会把订单托付给一家会流出厂货的工厂。如果你带了2斤重的鱼付钱去请一个人烹饪,最后端出来只有八两重,你下次还会再来找他么?说不定这次就先打起来了。

4、如果真的可以偷,为什么OVC的厂货没有见到一条?哪怕偷出塞子5块钱贱卖也可以啊,难不成OVC的工人都是良民,刁民都去丰达了?

我想以上足以让看客们对所谓“特殊渠道”有个整体认识了,假货而已。就如同满大街10块钱5双的外贸袜子一样,上面还印着多了一个勾的NIKE。随便哪家电子城都充斥着“特殊渠道”仿佛丰达前门开出去2辆货车后门就10辆拉工包的跑出去了!说到这儿我真希望丰达的人出来跟下帖,发几张车间内部照片,全中国都以为你们的员工宿舍跟贼窝一样,你们也该为自己、为员工、为中国工人的人格说句话了。

国际版:行货由于需要缴交关税,所以价格往往比水货贵。很多人觉得水货划算——假货商就是抓住这个心理:既然水货没有保修那么仿的像了之后号称水货去骗人,不是很容易么。慢着——水货的名字不好听,我们改叫“国际版”“欧版”“英行”“澳行”之类的吧。

其实真正的水货除了质保别的都和行货一样的,也是有知名商家卖的水货很可靠的(如果你要问我海淘代购的话我只能告诉你我没接触过并不了解,当然亲友从国外带东西当然是便宜可行的),只是数量不会很多(别拿中国海关当2B)和披着水货马甲的假货比起来少得不值一提,价格不至于比行货低多少(我只说一个事实,有朋友现在在德国,那边CX300普遍50欧朝上,K324P普遍40欧左右,奥地利的价格还更贵些——那么我深刻的不能理解,这些所谓的“欧版”是从哪儿来的?)不要行货的保修能省下百分之20的钱就不错了。

再说现在所谓的“港行”,首先正经的港行也是有代理的防伪标签的,其次你找遍全香港也找不到像淘宝骗子卖的那么便宜的“港行”,于是我们又要问了,这些所谓的“港行”都是哪儿进来的?最后,别天真的认为关税就能导致100%的差价,不管怎么加关税都不可能让差价如此巨大。而恰恰与之相对的是,假货骗子们那高额的100%、200%甚至更高的暴利!

假货这东西用行货一半的价格来卖都是大有利润的,而很多人在JS的诱导下都去买了所谓水货,就造成行货市场萎缩,买的人少商家订货量就少、工厂生产就少——并且价格也势必看涨,这就是CX500等行货后期暴涨的原因——没几条了,也不敢再进货,那剩下的当然要涨价。

于是热闹的一幕出现了:所谓的“国际版”数量多到是个商家就有货,而真货是踏破铁鞋也难找,找到了还死贵。最后一个型号被毁掉甚至一个品牌的声誉都被毁掉大半。类似情况举凡森海和AKG热卖的型号都没幸免,比如K450,比如IE8各种“海外行货”……
也怪我国法制在这方面欠健全,而这些品牌长期以来经营乏术,致使一大批人专门靠假货谋生,出什么假货它们炒卖什么(常见的假货型号其实数来数去不过几十个,如果是特殊渠道为何冷门型号他们一条都“特殊”偷不出来!?),国际版这个名目如果不好使了大有新的方案跟进,假货生物链已经形成。


假货统治下的中国耳机市场

买假货对于消费者,害处就没那么复杂了:第一你买的不是真的,声音和质量不好对听力害处也比较大。第二你享受不到正规保修于是促成假货的二次消费(传说中的鸡地屁就是这么来的)。第三你花接近真货价钱买个假货被当猴儿耍了(这个可能是大家最不能容忍的)

如果你明知是假,并且真的便宜去买,我觉得没什么,比如地铁口两块五一条的魔声面条。

但要是觉得比行货便宜得不多,去甘冒风险贪图那一点儿小利,那我就只能对你的社会常识积累表示无奈了——奶牛都会玩忽悠的社会,你会相信天上掉三鹿?CX500行货全国都一个月卖不了500条,某些假货商家却能一个月自己卖五百条所谓专柜鉴定CX500,以五十元不到的进价加上吹嘘卖出150左右的价格,纯粹的暴利行骗!你真不如去阿里巴巴自己批发一箱来,万圣节还能都挂在脑袋上当个道具(被打成残疾的话请别说是我教你的)

如果你是一个现实的人,那么我相信你更愿意拿这钱去买彩票。森海塞尔、铁三角、索尼、AKG、天龙等等这些烧友熟知的品牌,他们的正品货用料、做工以及后期的调音(特指耳机之类)等等都是有一定的标准,符合很多国际权威认证的检测标准,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们出厂的时候就已经价格不菲。而仿造货品不论高仿、低仿终究都有一个仿,就算他的外形再像,但是记住,他的内在是永远不可能和正品货相提并论的,任何一个仿造厂家如果有仿造出和正品品质一样的货品能力的话,那他完全可以去自创一个品牌。而这些品牌从生产厂家到库管到代理也都是严格而规范的,试问一家管理松散的厂家有可能存活得下来么、又有可能接到这些知名品牌的订单么?如果你有亲戚在工厂上班,不管他是干什么的,你试试求他帮你成批量的偷些货,看他会怎么说?

在一般来说,淘宝上那些店铺里,越是说什么原装厂货、原厂工包、同一流水线、同一单元、海外特别版、熟人带出、专柜验货、假一罚十、假货保证退款、怀疑不要买,顺带还贴个真假对比的,然后发誓假货死全家,毒咒越毒辣越没人性越丧尽天良越六亲不认越罄竹难书的,必然是假货!不管几钻几冠(记得年初时帮刷一钻是300块吧,然后2700能直接买到4钻的空白店铺,不知道现在行情如何~反正这种商家信誉都是刷出来的,要么就是以前卖点卡卖电话卡攒的,总之没有参考意义)


三 论耳机行业之暴利

其实大家之所以去买来路不明的货,潜意识里很重要一个想法就是:小小的耳机肯定有巨大的利润,原材料又不止几个钱,动辄几百上千的这肯定暴利啊!于是你很自然的希望会有特殊渠道,如果很便宜的话哪怕碰碰运气也是可以的。

于是: 造假——售假——消费者侥幸心理——骗术及赌咒式的承诺——买回来

 

买回来之后呢,一种人是觉得不对劲回去纠纷,没关系,胆子小脸皮薄的卖不了假货。你一般是斗不过他的,就算你侥幸胜了一阵,人家大不了给你退货再去骗别人:

一种人会觉得就这么算了,息事宁人花钱买吃亏(国人很多会这么做)

一种人会觉得越听越是那么回事(也没听过真货,声音这种主观的东西很容易YY到美好)于是撒花庆祝,甚至可能会四处炫耀帮商家拉回头客。

但是我可以很肯定的说一件事:终端销售上真货这个东西利润率基本在5%~20%假货则基本在80%~500%

之前我曾说过,行货商家是很难负担起淘宝的许多推广业务的,他们极少出现在右侧和下侧的推荐栏里,很多人就会觉得不以为然——耳机这么小点东西,卖行货肯定也是大赚!

呵呵,大赚说不上,实体店利润倒还算可以的,但是真到了竞争平面化的淘宝上,说是微利也不为过了,接下来以淘宝市场价约140的MX360举例吧(这个写起来需要勇气)

 

MX360的行货出厂价估计只有二三十,但是要进出关加上关税商业税收进出口运费,加上森海的利润和锦艺的利润,到了省代手里就要100,省代再赚一些到了经销商手里就是120左右,然后市面上赚个二三十块钱(门店会多点)

也许看得人会说了:那这不还是暴利么!二三十的东西卖一百多!为什么不去买高仿!

说这话的人,其实你可以看看自己周围的任何一件商品:某茶杯用的成本只有5毛钱,你是5块钱买回来的;某香烟的成本只有几毛钱,卖十块一包;某CPU也许原材料就值10块钱,卖出来就是好几百(而且他们还都要面临假货不会面临的一个成本:税务)。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事实所说明的就是一个道理:成本不等于商品价值。

森海要有钱来养活他的设计开发及推广管理团队,锦艺要有钱来养活他在全国的渠道售后及广告媒体,厂家需要钱来保证他的生产线及工人顺利运行,运输需要钱关税需要钱设计美工官博君这些样样需要钱。一切的一切就如同人的身体一样在运转。并不是你的手用来打字你的其他器官就多余了,这道理很简单。

对比国内外很多型号的售价以及汇率就能明白,排除国外亚马逊之类的部分圣诞模式甩货行为的话,国内耳机其实不贵。再考虑到国情因素,以及国内代理的多层渠道模式(亚马逊那可是没有中间商的),事情就更明朗了。行货卖三年不如假货骗三天。

而假货则省掉了这其中大部分环节,到了商家手里一条高仿CX500最多20元罢了(然后就卖150)。假货产业就像病毒一样,他们不需要到媒体推广不需要开什么试听会不需要设计不需要公关不需要大部分流程,只是以蚕食别人的细胞来迅速扩张(如果不是森海设计了CX500并进行了相应的市场策略实施以及推广宣传,假货商如何去仿,仿了谁买?),长此以往任由病毒滋长蔓延的最恶劣结果当然就是各大耳机厂商放弃中国耳机市场,任由其癌变死亡。

PS:如今全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假货的天下,行货商家的数量越来越多蛋糕却越来越小,利润被压缩得更可怜了,很多人面临倒闭,长此以往不堪设想~

 

四、野鸡如何涅槃

那么看到这里,有人不禁会想——会不会有人有能力仿造和真货一样声音,甚至更好的假货呢,那样性价比不是更好么,或者有没有可能让这个流通渠道缩水些,MX360真货卖50以下呢?

恭喜你——能这样想说明你的思维已经被带进了更深的层面。但是我们都知道武侠小说里正派的勾心斗角往往都较为礼貌,讲究一个文明阴人,直接火并那通常都是魔教干的事情(没听说俩公安局打架,只看过两拨流氓械斗)。

同 理,假货的竞争表现的也更为赤裸裸,同行之间互相谩骂威胁耍阴招时有发生,这固然是一种群体素质低下的表现,但同时也反证了另一个问题——无规矩就是不成 方圆。我国整个假货生物链的规矩都是原生态的(山寨本色),衍生到制造层当然想的也只是如何仿得更加像并且更加降低成本攫取金钱。反正大家都是造假的,村 东头的张三比村西头的李四家成本更低批发价更低,两家又都仿得差不多(足矣“专柜验货”), 那么渠道竞争上李四就吃亏了,他当然会想办法减料。反正出货了就没他什么事儿不管质量如何。而且造假的师傅如果懂调音的话自己就牛逼哄哄的开个山头了、至 不济也被聘为调音工程师犯得着干这种没有五险一金的活儿么?这就好比大医院和行脚大夫一样,前者贵是贵了好歹图个放心,后者治完就跑路管你明天死活,忒没 良心了,真有本事他自己早弄个专家头衔来了。

如果让假货生物链中的众人有良心且说实话呢?能不能来个龙头老大把中国玩假耳机的都摆平了,然后让厂家请设计师往好了仿贵点无所谓,材料采购和生产把关上只能比行货好,工厂管理正规严谨,且请有经验的资深调音师把关一定要声音一模一样,让经销商在各地都有个脉络体系上下监管确保市场和谐,再聘请优秀的团队负责推广策划雇几个手艺好的负责联保维修,所有成员都像正规公司一样三险一金,接着是经销商们讲诚信给正规保修……

可以么?不是不可以

但是这假货就也卖到和行货一个价了,您买么?

那些假货商卖么?

让吸血鬼喝红茶,这事儿我还真不敢想。

 

所以,作假就是作假。目的无非在于借助大厂的旗号招摇撞骗,以精仿的外表套上各色的名目,然后经由暴利驱使假货商做出各种诱人的姿态,凭借大部分人的贪便宜 侥幸心理来骗取暴利。并且国人向来一无维权意识、二爱面子不承认自己手上的东西为假货,辅之法制漏洞行业漏洞从而导致了国内耳机假货遍地的局面。

总之请切记:

1别把厂家当傻子,摆地摊的“啃得鸡”不会真是肯德基

2别相信那些死全家的特殊渠道,天上的馅饼不会在同一家店一个月砸到500个顾客。

3忽然红起来的型号,要格外留心眼。

4一分钱一分货 贪小便宜吃大亏。林氏耳机白皮书(2013版) By 耳机林Sir

 

六、耳机保养小贴士

耳机寿命三大主要杀手分别是:强作用外力、线材金属疲劳、以及化学作用外力。

关于强作用外力,最常见的是拉拽、扯拖、摔打。排除两口子吵架摔东西的因素,很多时候这些行为的发生都是由于粗心大意,而导致的结果则时常是耳机从结构到内部的不同程度损伤——平时使用耳机时要养成良好习惯,多注意保护它。尤其需要提醒的是:尽量不要带着耳机睡觉,因为人类在睡眠中一夜翻身很多次,极易形成无意拉拽并毁伤耳机。

线材金属疲劳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很多人在耳机收纳的时候缠绕过度,弯折过度,导致线材部分金属疲劳而出现问题。其实耳机收纳只要谨记四字诀“自然疏散”并放进适当的收纳容器即可,网上各种花样繁复而紧绷线材的绕线法纯粹是以讹传讹的误导。

化学作用外力: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把耳机放在阳台长期暴晒,或是不小心掉进水里。这些情况都会不同程度导致耳机振膜等部件损坏。耳机保养的过程中切忌长期放置于强光线、高热量、极寒或者过于干燥、潮湿的地方。另外汗水也会对线材有腐蚀作用,戴着耳机运动之后建议用纸巾类擦拭干净。

此外还需注意三点
尽量让耳机远离强磁场;
尽量不要大音量长时间使用耳机,这样对您的听力也是有损伤的;
保留好包装盒和购买凭证,一旦出现问题千万不要自己动手,先找售后才是正理。毕竟原厂的维修才是王道。

林氏耳机白皮书(2013版) By 耳机林Sir

大力鸣谢并推荐关注:本文图片由@耳机少女 组织授权提供,广告词:“骚年啊,你真的以为妹子们不喜欢耳机么?其实她们只是懒得自己买罢了!”

关于这篇文章,也许会有很多人因为字数太多没法静心看完它,这没关系,哪怕有一点点帮到你们和身边的人,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满足。希望大家在音乐器材的道路上放平心态,不买没必要的,也不求所谓的“最好”,更不要贪图危险的小便宜。器材只是物质,而物欲永无止境。“最好”的感动,只在你我心中。

原出处:玩客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将页面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当前手机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