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手机凭借第一代产品在业界取得的好口碑,甚至在海外也有不错的成绩,作为国产品牌的第一部手机能做到如此,是值得肯定的,这也让我们更加期待一加手机2的到来。经过461天的等待,一加携新品一加手机2正式亮相,这款号称“2016年度旗舰”的机子是否能继续不将就?
在我看来,一加手机更像是一位谦谦君子,在鱼龙混杂的手机市场里坚持自我,独具一格。一加手机2则更加沉稳和内敛,真正有了自己的“心”——氢OS,继承与突破,还是失去锋芒,过于保守,下面来谈谈我眼中的一加手机2。
外观——沉稳内敛 继承突破
一加手机2的包装可以说和一加手机1有着很大的区别,一加手机1的包装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书本式的开启方式,有序的摆放,十分典雅,而一加手机2则采用了市面上的主流式包装,这样的包装的确更节省空间,简约精致,但是总感觉少了那么一份诚意。
一加红贯穿了整体,一加LOGO和指纹样式的数字2作为点缀,打开之后就能看到一加手机2被放置在最上方,配件方面有适配器,Type-C数据线,上手指南和保修卡。
一加手机2的外观可以说是继承了一加手机1的整体设计,硬朗的线条,悬浮屏幕和定制化后盖等等,但是也同样在细节处做了很多改进和突破,悬浮屏由U型槽改为V型槽,屏幕从视觉上减薄了不少,而且改善了一加手机1为人诟病的积灰问题;金属中框的加入,亮光与哑光的对比和过度,让一加手机2显得更有质感等。
就前面板来说,将摄像头和传感器从左侧移到了右侧,除此之外最大的区别就是指纹识别键的加入了,同时安卓三大金刚键也优化成了可根据左右手习惯条件的蓝色背光横条。侧面将一加手机1的左侧音量键右侧电源键统一移到右侧,而左侧加入了三段式开关,由于金属材质的加入,让按键的反馈力度和外观质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上方耳机开孔有右侧移到了左侧,下方则加入了前瞻性的Type-c接口,实际上整体质感的提升还是要归功于金属中框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不过这样也让一加手机2的整体重量有所增加,达到了175g,这个重量女生握持起来是有些吃力的。
后背延续的一加手机1的微弧度曲面设计,贴合手掌外加定制后盖来达到手感的舒适,镜头模组整体下移,闪光灯放在了镜头上方,下方加入了激光对焦。而一加手机2的基础款为砂岩黑,另外有竹质,酸枝,黑杏和凯夫拉可供选择,一加手机2的砂岩黑相比一加手机1要更有颗粒感,一加手机1的baby skin版本则被替代。
可以说一加手机2的整体外观是在继承一加手机1上有所突破,如果说一加手机1是精致,那么一加手机2就是沉稳。相比于小米代代产品不一样和魅族代代产品都一样的设计,相信一加既能给老用户熟悉感,又能给新用户新鲜感,但是一加手机2的外观设计肯能还是不够大胆,少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魄,在镜头模块的摆放上有些尴尬。
体验——优秀配置 极致体验
定位为“2016年度旗舰”,一加手机2自然要采用顶级配置,高通骁龙810处理器,LP-DDR4 4GB运行内存,1300万像素主摄像头+f/2.0光圈,单个像素尺寸大至1.3μm等等。
同时不采用主流2K屏幕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采用更加稳妥的1080P屏幕,In-Cell屏幕工艺,虎哥在发布会上一直强调的通透。当然在一加手机1上出现的黄屏现象在一加手机2中基本不存在了,同时这块屏幕在色彩表现上要比一加手机1显得淡雅,可视角度比较好,色彩还原真实,同时在设置中还可对屏幕的冷暖色进行调节。
定制后盖:一加手机2是要将可定制后盖走到底了,一加手机1的baby skin版后盖虽然有很好的手感,但耐污和耐损性较差,从而一加手机2基础版定位砂岩黑,但是除了凯夫拉后盖,其他几个后盖的手感并无太大差别。
一加手机2的后盖并非一加手机1的包裹式设计,所以换后盖要比一加手机1方便了许多,但是因为后盖是天然材质和塑料基板贴合制成,厚度上是砂岩黑版最薄,其他几款则要厚了许多。当然相比一加手机1的后盖跳票,一加手机2的定制版则同时开卖,由于少了NFC和天线等模块,定制版只比基础版贵了一百元,而且是得到定制和砂岩黑两款后盖,实在是业界良心。
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放在后方的补丁感还是有些无法接受的,一加手机2采用了将指纹放在正面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但是一加手机2的指纹识别是不支持按压的,是首次采用的触摸式指纹识别。
但是说实话第一时间还是有些不适应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也还算是比较好接受,轻触回桌面,双击调出下拉菜单。指纹录入时的次数比较多,需18次左右,不过好在多角度和手势输入后,指纹识别还是比较灵敏的,同时又有支付功能,目前的版本仅支持支付宝。
三段式开关:左侧的三段式开关可进行静音、勿扰、响铃模式的切换,其中勿扰模式下,白名单和重要通知可进行提醒,而陌生电话在连续打入三次以上后才会进行提醒,“我想静静”但又不会漏掉重要通知,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简单粗暴的调节方式也是十分方便的。
系统——比氢还轻 比氧纯净
一加手机1可以说是业界的刷机王了,MIUI,ColorOS,Flyme,IUNI,Smartisan OS等等,只要是业界优秀的系统基本上都适配过,而且用起来也是比较顺手的。但作为一个手机厂家,俗话说别人家的孩子,毕竟没有自己的系统还是比较不方便的。相比于一加手机1国内预装ColorOS,国外与CM合作,一加手机自家的氢OS和氧OS给我们也带来了不错的体验。
一加手机2出厂预装氢OS,这个系统也是我喜欢的风格,大色块,撞色补色的使用,说是艺术家的生活一点都不为过。在iPhone风席卷手机市场时,氢OS宛如一股清风,不争不吵,岁月静好,Material Design的设计风格和鲜明的特色让氢OS的识别率极高。
桌面舍弃DOCK蓝,采用九宫格的方式对图标进行排列,虽然是大胆的尝试但是却没有带来不适感。但是由于色彩基调有些单一,在第二屏上就会显得比较尴尬,尤其是女生喜欢用自拍照或者是萌物照做桌面时,滑到第二屏应该会不太满意。
33%的氢视窗可以展示出你想要的东西,长按氢视窗可以对图片,时间样式和背景做出选择,背景是根据选择的图片自动识别出五种颜色,避免了“非主流搭配”,但有时自动识别不太准确,算法上还有待优化。点击氢视窗会根据短信自动识别出你的火车,飞机或者电影票等出行信息,已卡片的形式呈现在此界面。
双击home键可以呼出下拉菜单,可以下拉悬停从而增加了单手操作的适应性,上滑呼出开关和快捷操作,另外自己的应用比如天气,时钟等的风格也是极其统一,简洁又不是灵气的设计深得我心。
氢OS很美,但是也有一些需要调整和优化,比如相机到图库界面需要两次跳转,文件管理和云服务的缺失等,当然氢OS作为一个新的ROM有些缺点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希望一加能尽快优化这些小细节,让用户跟家舒适。
拍照——实力不错 逻辑需改
一加手机1的拍照就有着不错的实力,一加手机2并没有采用市面上主流的索尼传感器,而是采用OV传感器,前置500万像素,后置1300万像素,1.3μm的大像素面积,在弱光条件下有着很好的表现力,同时加入的激光对焦和OIS光学防抖都让一加手机2有着更好地先天条件。
在点击对焦时可对亮度进行调节,类似于测光分离但是更加细致,同时提供了延时、慢动作、视频、手动和全景模式,但是上下滑动进行切换的思维逻辑实在是有些尴尬,经常会和查看照片等操作碰撞,误操作还是蛮严重的。同时还有延时设置,美颜、HDR、画质加等功能,在设置界面中可对网格,声音等进行调节。
这次加入的手动模式也是给摄影爱好者带来更多的体验和玩法,但是只有图标的标示可能会让不太熟悉相机的人无从下手,所以这一点还有待优化,那么下面直接从样张来看一加手机2的表现力吧。
从样张上我们可以看出一加手机2的色彩还原是比较真实的,白平衡也比一加手机1的更为准确,尤其是在弱光条件下表现更为突出,但是一加手机2的对焦和拍照有些拖沓,没有一加手机1来的干脆,偶尔还会有白平衡漂移和紫边现象出现,同时画质加可以对整体素质做出很好的提升。
其他——即不将就 怎能妥协
续航方面,一加手机2表现有些不足,整体性能有所提升,但是电量比一代仅上升200mAh,为3300mAh,又因与一代采用同样的5V/2A充电适配器,充电需要2小时多,所以正常使用一天下来还是比较吃力的,作为手机重度用户,出门带充电宝,找充电头是必不可少的了,同时因为Type-c还未普及,所以出门带数据线或者用转换头还是有些麻烦的,不过相信在不就得将来,应该会得到改善,因为双面正反插真的是很方便,但是未能上数据传输3.0还是有些将就了。
高通骁龙810的发热自然是不必多说了,虽然一加有自己的专利技术来减少这个现象,但是大致还是采用降频的方式,日常使用时还算可以,但是长时间拍照或者玩游戏时就会出现边框和摄像头处有些烫手,希望能继续优化吧。
总结——谦谦君子 独具一格
一加手机2亮点不少,指纹识别、三段式开关等的加入,可定制后盖的继承,外加全新的氢OS优秀体验和设计,当然还有些小细节需要继续优化,虽然“2016旗舰”有写过,但是1999起的售价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加手机2在万众期待下终于到来,在继承和突破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少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魄,但是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没有过多的噱头,而是安心做好产品,这也就是刘作虎的做事态度,一步一步来,继续不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