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2013 WWDC大会上,苹果给我们带来了OS X的第十个版本,代号“Mavericks”。新版本主要添加了新的Finder标记、多显示屏分屏、Tagging标签分类等特性,但在整体的交互使用体验上确并没有太多的改动。
相较于苹果对在iOS 7的升级上进行的那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次发布的“Mavericks”在外观上与前辈“Mountian Lion”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事实上,这两者在使用时给人的感觉并没有太明显区别。
从Dock栏到各种下拉菜单,新的系统所采用的仍然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界面,熟悉的操作方式。但如果对OS X 10.8的设计有所了解的话,大家会发现新系统的部分软件应用在设计上明显抛弃了
“Mavericks”在日历功能上进行了不小的改善。抛弃了原来的“skeumorphism”风格,界面上看起来更加简洁、干净,并且还加入了一些实用的功能。
用户可以轻松的选择在周、月、年之间进行相互切换,随意的查看自己的标签。而在创建新的事件标签上,现在也更加方便。
此外,新的日历,还能将所要发生事件的地点在地图中显示出来,计算并提供给我们相对的交通路程与时间,甚至连当地的天气状况也整合其中,为用户出行提供需要的信息。
曾经的“skeumorphism”风格在备忘录以及日历等软件中的体现就是各种拟物设计的元素非常多。而现在“Mavericks”中,以往的那些拟物风格全都不见了。
其实仅仅是“Mavericks”在OS X通知中心上的改进,就已经值得你下载4.79GB的文件并花费一个小时来升级你系统。
就像在iPhone上一样,我们现在在PC端需要处理的通知信息越来越多。如果将这些信息细分到不同种类的应用中,并依次打开这些应用,我们的屏幕就已经被铺满了。
而现在,新的通知中心功能变得更加友好。新的消息到来时我们会收到一个气泡提示,并且通过直接点击气泡就能进行回复信息、邮件等操作。
并且具苹果所公布的消息,“Mavericks”的通知中心还可显示来自网页的提示,但这种特性似乎主要是为了提供给第三方的开发者来进行网页开发。
一直以来,OS X 所提供的多屏显示功能都差强人意,在MountainLion上体验这个功能也是一如既往的糟糕。比如,用户要是以全屏的方式在任意一个屏幕中打开一款应用,那么在其他屏幕上的打开窗口就完全无法使用了。
但是在 Mavericks 中,我们使用多屏幕时,每个独立的屏幕都非常实用。现在大家可以在每一个屏幕上使用全屏应用。而且在每一屏上都会显示独立菜单栏,用户也可以随便移动Dock栏。
另外,这个功能在AirPlay上的体验效果也非常好,Mavericks使得我们的电视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第二屏幕”,而不是一个不尴不尬的外接显示屏。
新的Finder便签页功能允许用户把左右窗口拉到一个Tab下面,这与我们所熟悉的标签页操作体验类似,有需要时就按下窗口旁的“添加按钮”即可新增一个标签页。
通过这个标签页功能,用户可以编组和快速查找同一标签下的文件(其中也包括iCloud上的文件),进行查找时可以直接点击Finder的侧边栏上的标签,或者通过搜索框对标签进行搜索。
除了新的标签页功能,“Mavericks”上的Finder还提供了一种标记功能,如上面两张图中Finder左下角所展示的颜色标记,可按照个人的意愿自由的将文件进行标记,将其分到同种类别中。
实话实说,这次在OS X 10.9上,苹果地图的确是一次突破。苹果将地图结合到了所有我们能想到的地方。但是在国内,大家应该都已经明白到了,新的苹果地图仍有很多新特性在中国国内是无法体验到的。
就像是最近我们在试用的iOS7一样,这次的“Mavericks”也只是一个早期的“开发者”测试预览版本,我们不能以一种“审问”的心态去要求它。
以目前的情形来看,“Mavericks”系统是一种针对各式各样的Mac用户所进行的升级更新,无论你所希望的是一种新颖功能,还是一次的性能提升。
就如同这次我们所看见的“iClould钥匙扣”,一句“被保存在iCloud中,并使用256位AES加密”会使得大部分用户直接改变自己的网上登陆习惯。
当然,目前的“Mavericks”仅仅是早期的开发者测试版本,我们很难从性能上对其进行评估。
截至到发稿,这次撰文时所试用的“Mavericks”系统已经崩溃了3次,这还不包括邮箱回复失灵、Safari崩溃无法重启,当然通知中心的直接回复特性也花了几番功夫才完成一次体验。
大家心里都应该清楚,苹果号称“Mavericks”所拥有的那200项改进其实并不全都是新的应用或功能,更多的改进主要体现在界面和性能上。而苹果公司称这次升级的操作系统大大的提升了效率,整体的硬件能耗降低了35%。但这些目前我们仍然还无法体验到。
但是我们还是经常能找到一些“喜闻乐见”的更新,比如说在互联网账户中新增了“腾讯微博”。话说使用Macbook的用户有多少会关联上“腾讯微博”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问题。